2018年4月9日上午10点,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大象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和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新书推介会”在北京意大利使馆文化中心的多功能厅召开。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科研处处长张朝意教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任大援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原副主任成崇德教授、大象出版社王刘纯社长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相关人士共同出席了本次新书推介会。本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文铮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孟参赞表示,非常荣幸可以和大象出版社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举办此次新书推介会,梵蒂冈图书馆为欧洲收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的重镇之一,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中国学术界与梵蒂冈图书馆的一次成功合作,促进了中国和梵蒂冈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为中国学者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交流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首先代表北外向为本套丛刊的出版付出众多心血的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向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赠送了《坤舆万国全图》的复印件。孙校长在发言中指出,《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既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罗马梵蒂冈所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收集与整理”的研究成果,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探索文明互鉴,探讨中国学术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中国学术的一次成功实践。

关于本套《丛刊》的学术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教授指出:“本次《丛刊》的出版是中国学术界近百年来,对欧洲所藏中国文献的复制整理出版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继敦煌文献回到中国以来,在中国出版的最大一批欧洲所藏的中文历史文献,它的出版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史、明清史、中国天主教史、中国翻译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中国近代科技史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也有着重要意义。”

接下来,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任大援教授对本《丛刊》的编纂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他的工作团队多年来的努力表示感谢。任教授指出:“这项成果,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中梵学术合作的一个出色案例。”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成崇德教授指出,《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缘起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批准的“罗马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收集与整理”项目,为使该项目可以顺利启动,工作团队曾多次往返梵蒂冈图书馆洽谈合作。《丛刊》的出版对我们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欧洲汉学史、明清史等,均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最后,大象出版社王刘纯社长对《丛刊》的出版情况以及大象出版社出版海外汉学类与欧洲藏中国文献类图书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第一辑已于2014年8月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共影印梵蒂冈图书馆藏天主教类著作一百七十部,分为四十四册,是近年来影印海外藏汉籍类图书中收书数量最多者之一。目前,本《丛刊》编委会正在与各方通力合作,推进下一步的编纂工作。预计本《丛刊》第二辑(西方科技与星图舆图)将于本年底出版,其余汉外词典、稿本抄本、中国传统古籍等部分,也将于近年陆续出版。
本《丛刊》的新书推介会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环球时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新京报、中国文化交流网等国内媒体均进行了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