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郑炜明:中国景教十字架符号的图像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6-11 [来源]: [浏览次数]:

2018年6月5日下午15:30,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系列座谈活动第八讲我们请来了香港大学郑炜明教授为我们授课,讲座题目为:中国景教十字架符号的图像史。讲座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教授主持。

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从而成为汉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在景教研究中,元代景教青铜十字架是一个神秘领域,许多问题悬而未决,比如其形制和用途,至今尚无结论。

在这次讲座中,郑教授主要阐释的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的元代青铜十字架的相关问题。本次讲座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 发现史

在民国初年,已有西方来华传教士发现并收藏此类文物,如英国传教士史培志 (P. M. Scott, M. A. , 1889-1905)于1929年8月在内蒙古包头市购入14件青铜十字架。他被认为是最早的个人收藏者之一,也是第一个青铜十字架研究者。

青铜十字架

同一时期,除了传教士,古玩商也是青铜十字架发现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叶兹(又译叶慈, Walter Perceval Yetts, 1878-1957)1913年在华行医期间就曾在北京古玩商处得见此类文物。有资料记载,北京文物商贩曾携带此类文物至巴黎,售予私人收藏家及巴黎赛奴奇亚洲博物馆。

二、 著录史与收藏史

在这一部分,郑教授首先介绍了几位在收藏史上与青铜十字架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如聂克逊 (F. A. Nixon)和安避世 (又译韩百诗,Louis Hambis, 1906-1978)。

聂克逊1909年来华,曾任广东、北平、山东、福建等地邮务长,后寓居香港。他在任北平邮务长期间收藏了一大批青铜十字架,他的这批收藏如今在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藏有966件,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藏有200余件,还有一部分流散于私人收藏家手中。

安避世是一位法国汉学家,曾藏多件来自早期欧洲、欧亚草原、鄂尔多斯等不同时期及地区的青铜饰牌,其中典型的元代景教青铜十字架至少有五件。2012年他的藏品现身法国巴黎拍卖,上文所述藏品几乎全部在内。

之后,郑教授介绍了目前青铜十字架在世界上的收藏情况:西方博物馆藏有十余枚,日本京都藏有二三十枚,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博物馆藏有四十余枚,故宫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馆等亦藏有数枚,其中具有独特意义的是出土于敦煌莫高窟北区第B105窟的青铜十字架。它直径6.3cm ,横竖交叉的十字位于圆环中央,十字各端均伸出圆环外1.3cm-1.5cm,十字各端之间各有一鸟头,共四个。从交叉的十字、环绕十字的圆环以及圆环外的鸟头上的凹槽分析,十字架原有镶嵌物,惜已无存。这是现已知唯一有明确考古出土记录的景教铜十字架,考古报告显示它最晚出现在宋代,证明了宋代敦煌地区景教信徒的存在,从而论证了即使经过唐代会昌毁佛事件,景教在华也并无中断,始终一脉相承。

莫高窟第B105窟青铜十字架

三、学术研究史

总体来说,关于景教青铜十字架的早期研究与收藏往往同步进行。早期研究者多有神职人员的身份,如英国传教士史培志和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曾在青铜十字架功用问题上产生过分歧。史培志依据西方学者有关蒙古史及基督信仰东传史的研究成果,认为其功能为基督教装饰物;而怀履光根据该批文物的设计,尤其是卍字纹饰的设计,认为该批文物分属于唐至元的不同时期,并无基督教元素,其功能为护身符、符咒、印章乃至于自然崇拜。

在学术研究的后期,研究者多为职业学者,并逐渐淡出收藏,更多依赖他人收藏或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探讨。在这一部分,郑教授介绍了几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

著名汉学家慕阿德(又译作穆尔,Arthur Christopher Moule, 1873-1955)在他的著作《155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中提及史培志的景教铜十字,他认同史培志的结论,认为其很可能为景教徒遗物。另一位汉学家布朗(Mark W. Brown)的论文中也有大量与景教青铜十字架有关的内容,他的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他最早以基督教图像学和西方古典学的文字训诂方法来研究这批文物及其表面的铭文或符号,根据上述两个角度的研究,他倾向于认为这批文物必与基督教信仰有关。

汉学家安避世以他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聂克逊藏品的照片进行分类研究,更对饰牌的图案与符号加以研究,认为其可分基督教与非基督教两类。安避世认为,这类文物并非全部产自中国,但与欧亚草原的青铜器传统密切相关,其部分图案及符号应与基督教有关。他于1956年撰文,将元代景教青铜十字饰牌与中世纪欧洲、欧亚草原、中亚之小型青铜器比较研究,认为这些小型青铜器产地、制作时间、形制各有不同,但存在相当大的相似性。他倾向于认为东西方的小青铜器或同起源于欧亚大草原,抑或来源自更为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或印度。

国内学者姜伯勤、周伟洲、陈剑光等,也对青铜十字架的起源地、风格、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由于其自身学术背景的不同,研究方向、方法和结论亦各有不同。

目前,景教十字架的用途尚无定论,其材质(合金成分、铜矿来源、生产工艺等)、形制、断代等也应重新做出更科学的分类。正如郑教授所言:“真正的研究尚未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