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交错的文化史——早期传教士汉学研究史稿》全书共9章,作者张西平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本构架原则,行文逻辑与明清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发展进程一致,用西方汉学史的研究视角,集中研究了从西人来东方占领满剌加到1814年法国设置首个专业汉学教席,这一个历史过程中传教士的汉文写作及其在中国及东亚的传教活动。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一个交错的文化史,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展开的宏大的文化互动、互鉴的历史运动,这本书通过对传教士汉文文献的研究,在“传教士汉学——中国基督宗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两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和欧洲近代文化思想史)同时把握,察其全貌,悟其精华,既能推进中国天主教史的研究,又能展示传教士汉学的内容和特点,最终揭示出传教士汉学的发展与西方专业汉学兴起之间微妙多重的复杂历史联系。
目录
序一/李学勤
序二/阎纯德
自序/张西平
第一章 西人东来与满刺加灭亡
一、满剌加与中国/1
二、满剌加与葡萄牙/8
三、中国与葡萄牙的首次交锋:围绕满刺加/13
四、世界历史的新一页/15
第二章 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一、白银资本的中转站:澳门/23
二、西学东渐的策源地:澳门/25
三、中学西传的桥梁:澳门/30
第三章 《葡汉词典》中的散页文献研究
一、《葡华辞典》整体结构和辞典外的散页文献内容/35
二、关于《葡华辞典》的作者/46
三、关于《葡华辞典》和《汉葡辞典》的讨论/54
四、《葡华辞典》中的散页文献的语言学内容初探/59
第四章 来华传教士早期的汉语学习文献
一、《中国天主教教义》的内容/63
二、《中国天主教教义》基本内容的分析/72
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中国天主教教义》的比较/73
四、关于《中国天主教教义》的作者、写作时间与写作地点/78
五、《中国天主教教义》在中国天主教史上的价值/79
六、汉字拉丁注音的逐步发展/82
第五章 来华耶稣会士成熟期汉语学习文献
一、《会客问答》的版本、时代与作者/85
二、《会客问答》的语言特点/91
三、《会客问答》的历史学价值/93
四、《会客问答》的来源与影响/100
第六章 中国近代汉语词汇的变迁:汉语神学词汇的产生
一、罗明坚与利玛窦所创造的汉语神学词汇/103
二、万济国的《华语官话词典》简介/115
三、万济国的《华语官话词典》贡献/119
四、万济国的《华语官话词典》所收录的汉语神学词汇/121
五、万济国其人/126
六、小结/128
附录:万济国《华语官话词典》前言/134
第七章 刊书传教的展开
一、论明清之际“西学汉籍”的文化意义/136
二、明清之际《圣经》翻译研究/161
三、欧洲对“西学汉籍”的的收集和整理/185
附录1:百年利玛窦研究/210
附录2:17世纪中国对西方人文主义文化的儒家回应/223
附录3:相互之间的苛求:康熙皇帝和欧洲人,1661―1722年/235
第八章 中国知识西传
一、17世纪汉字在欧洲的传播/249
二、《耶稣会在亚洲》(Jesuiitas na Asia)所介绍的中国知识/283
三、罗明坚《中国地图集》在西方汉学史的重要贡献/298
附录1:对欧洲出版的第一部中文字典的注释(1670年)/326
附录2:《耶稣会在亚洲目录》(JESUITAS NA ASIA――CATALOGO E GUIA)重要文献目录翻译/363
第九章 专业汉学的兴起
一、卜弥格与欧洲专业汉学的兴起――简论卜弥格与雷慕莎的学术连接/410
二、传教士汉学与西方的中国形象――兼论形象学对欧洲早期汉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423
附录:西方第一位专业汉学家雷慕莎的博士论文《舌诊研究,即论从舌头看出的病征,以中医理论为中心》/440
跋/451
人名索引/454
文献索引/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