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概论(An overview of religious studies)研修班第二期课程面向全校青年教师招生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各人类文明都曾拥有过自己的宗教和信仰文化,且始终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渗透进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本学期以我校青年教师为授课对象开设了第一期《宗教学概论研修班》,邀请了15位来自哲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从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等跨学科的角度,为我们认识世界上的各种宗教,提供一般性的认识,从而加深大家对宗教在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和全球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认识。第一期课程开设以后受到了校内教师的欢迎,为帮助更多对宗教学感兴趣以及以此为研究领域的青年教师了解宗教,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特面向全校青年教师招收第二期宗教班学员,希望对此感兴趣的青年教师可以加入我们,共同学习、探讨。
课程名称:宗教学概论(An overview of the religions in the World)
开课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
开课时间/总课时:2018年3月-6月/32学时
课程对象:全校青年教师
课程形式: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授与学生课堂讨论(15次讲授+4次讨论)
一、课程要求
通过该课程,首先使学员对宗教形成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了解其思想内涵,以及它与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社会、伦理、法律、历史学科的关系;其次,使学员能够对世界各主要宗教有一个总体性的了解,并通过比较研究,了解各宗教之间的异同;最后,通过该课程,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积极追求宗教内涵中所包含的真、善、美,积极和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课程目标
第一,作为一门交叉性的人文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建设,将有助于推动北外的人文学科建设;
第二,各位专家学者的讲课将编辑整理成册,作为北外人文通识教育的部分成果出版。
三、课程内容
(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三次教授讲授和一次学生讨论)
第一讲:亚洲的宗教与中国文化(卓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第二讲:宗教学研究导论(张志刚,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第三讲:宗教社会学(孙尚扬,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第一次学生讨论)
第四讲:中国人宗教信仰的特点(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第五讲:中国政教关系的历史特点及其现代化(张践,中国人民大学)
第六讲:为什么儒家的终极关怀不采用宗教的形式(任大援,北京外国语大学)
(第二次学生讨论)
第七讲:儒学的宗教性(李存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第八讲:中国佛教(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第九讲:中国东正教(张百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第三次学生讨论)
第十讲:中国天主教(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
第十一讲:犹太教(麦克雷,北京外国语大学欧语学院)
第十二讲:基督教新教(唐晓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第四次学生讨论)
第十三讲:中国的伊斯兰教(杨桂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第十四讲:藏传佛教(沈卫荣,清华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第十五讲:中国道教思想(杨煦生,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四、招收人数:20人
五、报名方式:填写报名表(如下图所示)并发送至bjwmgyy2017@163.com。
宗教学概论研修班第二期学员报名表
|
姓名
| 学院
| 专业
(语种)
| 联系
电话
| 电子
邮件
|
| | | | |
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0日
报名时需要提供的信息:姓名、学院、专业/语种、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联 系 人:刘老师
联系方式:13699192602
电子邮件:bjwmgyy2017@163.com
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
2017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