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晚,由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博克塞( C.R.Boxer)与近代早期欧洲海洋帝国史的研究”讲座,在北外国际大厦417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教授开场主持。主讲人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卫民,其研究方向为基督教会历史、东方基督教艺术史、近代早期亚洲殖民地历史。
讲座伊始,顾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英国历史学家博克塞( C.R.Boxer)的生平经历。博克塞被国际史学界公认为20世纪最为卓越的历史学家之一,一生经历丰富,著述等身,富有传奇色彩。首先,他是英国军队的士兵和军官,专门从事对于远东特别是日本的情报分析;其次,从1926年至1990年代,他也是一个多产的历史研究学者,关注葡萄牙海洋帝国以及荷兰共和国自它们创建直至19世纪早期的海外扩张历史;最后,从1947年直至1979年,他还是一名在大西洋两岸备受学术界尊敬的历史学教授。
然后,顾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博克塞的一些代表性著作,例如:《“天主之母”号事件:在日本的葡萄牙人的历史的一章》;《葡萄牙人的航海日志:1500—1700年》;《葡萄牙人军事远征协助明朝抗击清朝入侵:1621—1647年》等。1965年,博克塞出版了《荷兰海洋帝国,1600—1800年》一书,这可以视为他的全球史研究的初步探索的成果之一。此书的重点不在于叙述荷兰海洋帝国全部的历史,却在于分析荷兰海洋帝国崛起的原因;书中展示了荷兰17世纪黄金时代的辉煌灿烂和波澜壮阔,却只用了一个章节叙述荷兰的衰落与沦亡。博克塞并没有忽略荷兰帝国的经济、宗教以及航海层面的研究,但是他更加注重荷兰各阶层人民如上层的市民寡头、中层的商人阶级以及底层的工人和水手的社会生活,他认为荷兰内部的原因才是荷兰崛起并能够与葡萄牙人争雄的真正的动力。
顾教授认为博克塞的历史研究有几个重要的特点。一,博克塞很难被归类为所谓“职业的”或是“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家,他从来没有念过大学的历史系,也没有获得过正式的学位,但是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位被学术界公认的卓越的20世纪早期全球史研究的开拓性的历史学家。二,博克塞的研究, 总是将他研究对象与相对应的地方的旅行结合起来。这些旅行活动,无论是早期在远东如日本、中国香港和澳门的军人的经历,还是后来在原葡萄牙海外殖民地的学术旅行,都在他的历史研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三,博克塞在其历史研究中表现出极为宽阔的视野以及渊博的知识,如能够使用六种欧洲语言作为采集和引用史料的手段。四,博克塞在他的历史研究中显示出明显的对“ 欧洲中心论”的批判态度,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