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滕文生会长率团访问瑞典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9-02 [来源]: [浏览次数]:

2019年8月29日上午、8月30日上午,在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陪同下,滕文生会长率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参访团,先后访问瑞典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并分别同机构负责人施万通、埃利亚松及相关学者,围绕中瑞和中欧学术文化交流、文明对话和互学互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辩证地看待北欧模式等问题进行座谈和对话。

在座谈和对话中,滕文生会长介绍了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基本情况、工作职能,以及近几年陆续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国际儒学论坛的情况;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及其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结合中国的“春秋无义战”、欧洲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等具体事例,指出人类社会追求和平的时代潮流,是在深刻总结历史上战争频仍造成巨大破坏的血的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论述了和平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滕文生会长特别指出,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中国也必定会成为这一伟业的始终如一的自觉的开拓者。这是由中国人民一直秉承的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缔造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使命所决定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5000多年前的远古走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而不同”“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等和合、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从来没有侵略和欺凌别人、称霸和独霸世界的文化基因。这是全部中国发展史和中华文明进步史可以为证的。当今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主义旗帜,始终致力于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伟大事业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史和社会主义中国70年发展史同样可以为证的。

桂从友大使在会谈中指出,学术文化交流是中瑞和中欧合作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赞赏瑞典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推动中瑞、中欧学术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努力;中方将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强必霸的逻辑对中国是不适用的;西方一些人士对当代中国缺乏了解,而要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就必须深入了解历史中国特别是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瑞典汉学界以及有关学术文化机构与包括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内的中国学术文化机构之间彼此深化交流与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不断加强对话和交流,才能加深理解、消除误解,增加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因素,推动中瑞关系向前发展。

施万通在会谈中表示,要以历史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理解和平与发展之间的有机关系,二者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互为依存,谁也离不开谁。要处理好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必须从历史中寻找启示、借鉴经验、吸取智慧。瑞中学术文化交流的空间很大,瑞典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愿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加强交流与合作。

埃利亚松在会谈时表示,孔子是世界性的历史人物,儒家的哲学和价值观值得世人尊重,在世界上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原则很重要,儒家思想就得到世界很多人的认同;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没有和平,和平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但世界安全也面临着许多威胁,要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多领域的对话和交流;“一带一路”建设是很有远见卓识、很有历史经纬底蕴和厚度的大工程,建设“一带一路”能够给沿线国家都带来利益,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访问期间,滕文生会长还分别向施万通和埃利亚松赠送了手书书法作品,作品的主要内容分别为:施万通——四面风云来眼底,万方忧乐注心头。埃利亚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为邻万国咸宁。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政治处主任陈季良,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赵毅武、副会长张西平、会长助理兼副秘书长王念宁、会长秘书高长武等参加上述活动。


【撰稿:辛犁华】